关羽为什么不投降东吴?

2024-05-19 04:52

1. 关羽为什么不投降东吴?

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:
1、政治打算
汉中之战之后,刘备的实力达到巅峰,占有益州和三分之一荆州地盘的刘备实力隐隐有超过东吴的迹象,东吴的处境是很尴尬的,本来是实力第二的马上变成了老末,而且关羽一直占据的南郡在长江的上游,一直对下游的东吴造成压力与隐患。
联盟是建立在同等的实力和基础上,当刘备强于孙权时,孙权有必要去为以后东吴的发展去规划了,拿下荆州,杀掉关羽无疑是打击刘备最好的手段。

2、嫁祸曹操
孙权杀关羽转移刘备的矛盾,嫁祸曹操。孙权的心思比曹操和刘备都要多,夺荆州必然会令刘备恼羞成怒,杀了关羽可以把首级送给曹操,好让刘备把怒火发泄到曹操那边,可惜被曹操识破了,曹操以诸侯之礼安葬了关羽,曹操比孙权更棋高一筹。

关羽为什么不投降东吴?

2. 东吴为什么杀了关羽

孙权本打算与关羽联姻,却被关羽啪啪打脸,这个耻辱埋藏了很久。同时,孙权盘算有曹操的威胁,刘备不敢打东吴,这时也是杀掉关羽的最佳时机。

3. 关羽为什么要北伐?

说到关二爷为什么要独自一人去北伐,那么牵扯到的一些问题有点多,但是我认为,最主要的还是关二爷他自己本身的一些原因吧。
关二爷想要进攻樊城的时候完全是因为想要让汉中缓一缓,说实话,我觉得关二爷在这个时候有点太急功近利了。对于关二爷来讲,他太想帮助刘备拿天下了。

但是这时的曹操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,曹操这时候已经不想要动武了,不想要再打仗了,具体为啥曹老板不想打仗,会产生这样的想法,那我们就不得而知了,毕竟曹老板是个聪明人。
曹操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是为了什么,曹老板是绝对不会走无用的棋的,他有自己的一定的想法的。曹老板在这时候很利索的撤军了。

这次的撤军其实让曹老板错失了进一步争夺天下的机会,不过用长远的眼光来看,这次机会对曹老板来说,已经很无所谓了。
但是关于在这种时候怎么会放弃呢,毕竟咱关二爷已经老了,这时候年龄已经大了,就冲着关二爷这种誓死卫国的劲儿,就想要在自己最后的时光里为自己国家做出最大的贡献来。
关二爷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战场,在战场上的时间估计比他自己在家的时间还要多。

关二爷一直觉得,能动武的就不要拿嘴来说,想要比比谁强,很简单啊,咱们用武力来解决。
关二爷的独自北伐,虽然出发点是好的,想要为国家打胜仗,但是他丝毫没有想过,如果战败的话,那将意味着什么。

关羽为什么要北伐?

4. 同为盟友,东吴为什么要去偷袭关羽的荆州?

东吴偷袭荆州是必然的!
当年,刘备依附于荆州刘表,当刘表死后,他的小儿子刘琮继位;曹操斩吕布,破袁术,灭袁绍,一路气势如虹,兵峰直指荆州;刘琮迫于曹操的威势,选择了不战而降;但是!刘琮投降曹操的举动,并未告知刘备;导致了刘备被曹操的围追堵截,一度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;

刘备忙忙如丧家之犬,急急如漏网之鱼,退无所据,只好选择了投奔孙权;此时,刘备的投奔,并不是所谓的“孙刘联盟”合作关系;他现在的地位,相当于孙权的下属,只不过手上还有军实罢了;
等到曹操被周瑜打败之后,刘备趁机拿下了荆州四郡,但是!这四郡的归属权,还是东吴所有,刘备没有分配四郡的权利;等到周瑜拿下南郡之后,分了南郡南岸的一小部分给刘备,刘备在油口新建了治所,改名为公安;刘备为什么要在周瑜分给的一小块土地上新建治所呢?这正是荆州四郡的归属权不属于刘备的体现;否则他的治所,应该选在四郡之一,毕竟长沙、桂阳等地,都有根深蒂固的民众基础以及牢固的城池;

刘备并没有急于脱离孙权,因为时机未到,他借口荆州降卒过多,而周瑜所给地少,兵士无容纳之所,故而向孙权要求都督荆州;结果,孙权阵营,出现了两大分歧;周瑜主张不借地给刘备,不但不借,还要分散刘关张的整体实力,把刘备安置在吴郡,以豪华宫殿,声色之娱使其麻痹;把关张二人,调遣至不同的地方,使刘关张兄弟三人,力量分散,难以摆脱东吴的控制;而鲁肃的主张则不然,鲁肃建议把荆州借给刘备,避免内部争斗,造成不必要的麻烦;
最终!孙权选择了采纳鲁肃之言,将荆州借给了刘备;只不过在每个郡内,都分出了一小部分,派遣吴国的将领驻防;

之后,便是刘备越坐越大,进而脱离东吴,甚至使东吴畏惧;当刘备夺取益州之后,孙权遣使者出使蜀汉,要求刘备归还荆州诸郡;刘备是个聪明人,毕竟借了东吴诺大个荆州,也不能直接说不还啊!所以他就找了个借口,说自己正在图谋凉州,等拿下凉州之后,就将荆州全数归还;实际上,当时刘备刚得益州,屁股都还没坐热,拿凉州,简直是痴人说梦,孙权岂能不知;
孙权清楚刘备是以空话搪塞,想借而不还,于是非常生气,当即选拔郡守官员,安置在荆州各郡,结果被关羽统统赶走了;孙权愤怒,派遣吕蒙袭取荆州三郡,最后成功将其拿下;刘备得知后,举五万大军,准备讨伐东吴,夺回三郡;哪知后方曹操已夺得汉中,刘备担心益州安危,只好向东吴妥协,把荆州一分为二,吴蜀各领其一;

但是!刘备还这半个荆州,并非是心甘情愿,如果有机会,他是一定会拿回来的;当刘备拿下汉中之后,调转兵峰,直指荆州境内;孙权感到非常恐惧,主动向关羽提出联姻;结果被关羽拒绝,使者被骂得狗血淋头,孙权敢怒而不敢言;
之后,关羽进攻襄阳,樊城等地,兵峰所盛,曹营大为畏惧;毕竟襄樊乃曹魏的第一大屏障,襄樊一失,就意味着整个南阳郡,都会落入蜀汉之手,曹操的大本营洛阳,将会时刻暴露在蜀汉的视野中;这样一来,曹魏上下估计连睡觉都不得安稳了,所以曹操打算以迁都的方式来避其锋锐;

如果真的让关羽拿下了南阳郡,曹操必定迁都于渭水之北,蜀汉则不可能再深入,战线太长对蜀汉没有好处;那么?回过头来,蜀汉是不是就该稳固后方,找东吴算账,拿下荆州全境了呢?东吴在荆州是打不过蜀汉的。这样一来,孙权又只能蜗居于江东了,再度失去争夺天下的权利;这些问题,孙权岂能不去考虑;加上之前关羽抢夺了东吴湘关的大米,进一步加深了孙权的恐惧感;所以!孙权在非常恐惧的状态下,主动找到了曹操,请求结成“孙曹联盟”,以两面夹击蜀国;
这样一来,二者各得其利,曹魏解除了襄樊之围,东吴坐拥了荆州之地,两全其美;

5. 东吴杀死关羽的时候,他们就想不到联盟破裂吗?

演义里“虎女焉配犬子”,三国志里写“骂辱其使”,惹怒了吴大帝孙权,所以必须要杀。

对这段历史注文裴松之评价如下:
臣松之按吴书:孙权遣将潘璋逆断羽走路,羽至即斩,且临沮去江陵二三百里,岂容不时杀羽,方议其生死乎?又云“权欲活羽以敌刘、曹”,此之不然,可以绝智者之口。
擒住关羽则必杀之。
东吴的目的是永久占有荆州,岂容关羽活在人世,给荆州人以“两国有误会,误会消除后关将军就会回来继续统治荆州”这样的想法,于东吴有半点好处吗?如不立即杀掉,刘备发动外交攻势要求放回关羽,你东吴是放呢还是不放。显然不能放回!关羽在荆州有很大的影响力,又对荆州熟得不能再熟,你东吴放回关羽,是不是担心来年刘备来争荆州时,缺少大将啊!!既然明知不能放回,你还关着他做甚?想自讨外交被动吗?自然是立即杀掉,断绝种种不利于东吴的未来可能性。此时不杀,以后再杀,则无论政治声誉、外交和民心,都会承受极大的损失。
至于说拿关羽和刘备谈判,谈什么?东吴杀了关羽,整个荆州就已经在手里了,你还能利用关羽,让刘备把益州也交给你,然后他们三兄弟云游天下去?或者,指望西蜀把吴蜀边界往西移动吗?别说没可能,即使刘备同意移动了,你东吴敢深入蜀境去接防吗?

至于利用关羽来交换蜀国的钱粮,这更是痴心妄想。人家刘备都恨不能灭了你东吴,岂会为了关羽的活命,不仅同意你占荆州,而且还送钱送粮给东吴?题主,你这脑子里究竟装着些什么哪。
杀关羽有百利而无一害,你不杀关羽,刘备就不来报复不来争夺荆州了?你还真的以为刘备像演义中那样,只会哭,不会打人?所以,裴松之的分析是有道理的。截住关羽当即斩杀,不可能还去议论要不要杀关羽。

总结,关羽既有卓越的陆军作战能力又有卓越的水军作战能力,对于东吴只能以水军来防守反击,所以关羽在荆州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,哪怕破坏了孙刘联盟,关羽也是东吴必须要尽早除掉的人物。

东吴杀死关羽的时候,他们就想不到联盟破裂吗?

6. 同为盟友,东吴为什么要去偷袭关羽的荆州?

这个话题很有意思,因为它牵涉了大家非常感兴趣的两个方面:①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历史桥段:刘备借荆州,有借无还。②又可以理解国与交往的外交原则——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:
刘备借荆州
赤璧之战后,荆州七郡(南阳、南郡、江夏、武陵、长江、桂阳、零陵)被曹、刘、孙三家割据。曹操占据着南阳和南郡的北部,立为襄阳郡;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;刘备则占据着荆州南阳郡。
而刘备还要求把江东占据的荆州划归他来管辖。理由是:自己人多地少。好话说尽,大家是兄弟,共同抗曹嘛!
周瑜、吕范等诸将都极力反对“借地”,只有鲁肃一人持不同看法。他认为:别因为土地问题而破坏了“吴楚联盟”。避免日后被曹操各个击破。孙权听着在理,就答应了。
公元214年,刘备夺取了益州,势力大增。孙权感到了潜在的威胁:刘备占据益州,固然可以北进河南,进击曹操。但他也可以顺江东下,攻敢东吴呀!
于是他反悔了,派诸葛瑾去索回荆州。但刘备却“耍赖”了,不过,表面功夫还是要做足的。他说“我准备夺取凉州,然后再把荆州还给你们”。
我们可以“脑补”一下画面:刘备满脸堆笑,“兄弟之间嘛,好说,好说”!心里却是另外一个声音:你当我是二百五啊?荆州这么一块好地方,让我还给你们?别想梦!
列位,诸葛亮在《隆中对》云:“荆州北据汉、沔,利尽南海,东连吴会,西通巴、蜀,此用武之国。……”
这可是军事要地哟!到口里的肥肉又吐出来?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。
孙权知道刘备使的是“拖”字诀,非常愤怒,于是派吕蒙率军把荆州三郡夺回来。
刘备闻听此讯,就驻扎在公安,派关羽与吕蒙争夺三郡。孙权也坐镇“陆口”,派鲁肃驻扎在益阳,抗击关羽。
鲁肃约见关羽,数落刘备刘备当年被曹操追打得路末途穷,无处安身。是孙权借给他荆州,有了“栖身之所”。现在他既然已取益州,就不应“忘恩”,意欲吞并荆州。关羽无以辩驳。二人“协商”的气氛虽然很友好,但都是各为其主,最终没有一个结果。
眼看战争难以避免,事情却出现了转机。曹操却打过来了。曹败张鲁,平定汉中,对巴、蜀构成了直接威胁。
刘备不得下与孙权讲和。整个过程我们现在把它设想为一个交涉交易的过程:那好吧!我们兄弟都不吵了。你也退一步,我也退一步。双方约定:孙权统辖江夏、长沙、桂阳。刘备享有南郡、武陵、零陵三郡。然后迅速回防益州。
分割荆州仅是迫于形势的暂时妥协。这种结局双方都不满意。
关羽攻袭襄阳、樊城
公元219年7月,关羽向襄、樊发起进攻。襄、樊是曹操阻止刘备和孙权北上的战略要地,曹操非常重视,他派曹仁驻守。为保险起见,又派徐晃增援,驻扎在“苑城”。
其时樊城地区连降十多天大雨,于禁的军营被淹。曹军纷纷纷投降,只有庞德拒降,被关羽斩杀。
由于洪水的冲击和浸渍,城墙不断坍塌,守城士兵惶恐不安,大多主张投降。只有满宠坚决反对。最后众将士决定盟誓坚守。
关羽断绝了樊城与外界的一切联系,并派另一支军队包围了襄阳,彻底孤立了樊城。
在这紧急关头,徐晃的援军赶到了,曹操也率军南下,声援徐晃,援助曹仁。曹仁见援军到,守城之心更加坚定了。
看到曹、刘关系紧张,孙权感到有机可乘,便给曹操修书一封,内容是:请求允许他讨伐关羽,为曹操效力。并让曹操保密,以防关羽有所防范。
他的这点小九九哪能蒙过老奸巨滑的曹操?为我效力?是你自己的私利吧?他假意应承,却将孙权的书信用箭射去关羽军营。
关羽起初疑为曹操的“离间计”,对于是否撤兵犹豫不决。等到后方传来孙权袭击的确切消息,无奈只好撤兵南救江陵。
关羽败走麦城
为了麻痹关羽,吕蒙假称病重。孙权公开发布命令,将其召回建业(吴国都城,今南京)治疗。却派了一个当时没有名气的“陆逊”代替吕蒙驻守陆口。
为了迷惑关羽,陆逊修书与关羽,夸他“何等伟大”,并对关羽俘虏于禁大加赞赏。并说自己能与关羽为邻,向他学习,是自己莫大的荣幸。关羽看后,觉得诚恳、彬彬有礼,有想投靠自己的意思,就根本没放在心上。并将军队从南郡撤出一些支援樊城。
陆逊将此消息报告了孙权。孙权立即派吕蒙直奔江陵、公安。为了迷惑关羽,吕蒙将全部战船改装成商船,招募平民摇橹,日夜兼程。直至兵临城下,荆州守军才发现。
关羽只得放弃襄、樊,援救荆州。魏将赵俨建议不予追剿,得到曹操的赞同。
关羽得知江陵失守,便请求刘封、孟达发兵援救。但二人均以上庸刚稳定下来为借口,拒绝支援。而军中将士也得知吕蒙优待和安抚他们的家属,家人平安无事。于是无心恋战,不少人还偷偷逃回江陵。
这样,关羽的军队士气低落,又无援军,他只得向西退年麦城(今湖北当阳东南)。12月,关羽和儿子关平在章乡(今湖北当阳北)被活捉。由于拒不投降,后来被杀害。时年60岁。
于是,孙权终于夺回了荆州。孙权占据荆州,杀害关羽,给了刘备巨大的打击,并发誓要为关羽报仇。这样,孙、刘的矛盾更加尖锐了。
孙、刘对峙的局面,对于曹操来说,正中下怀。他立即上表封孙权为骠骑将军,领荆州牧,封南昌候
写到这,我想:对于“韩信”命运的描述“成亦萧何,败亦萧何”是不是可以用到刘备身上,“成亦借荆州,败亦借荆州”。解释就是:成——刘备借得荆州,站稳了脚跟,有了“根据地”,从此不再是一个“流亡政府”。败——从此失去了一个坚定的盟友,多树了一个强大的敌人。
写到这,想到平时所看的关于“三国”的电影和电视剧,大家是不是认为应该补拍一个场景?那就是“曹操大宴将士”。如果我来拍摄,至少要增加一个奸雄曹操的“面部特写”镜头:操贼眨巴着“狡黠”的眼神,诡异地偷笑着。
看来这些导演和编剧们也不咋的!

7. 刘备为什么让关羽北伐

三国时期的蜀国,是刘备一手创建,刘备依靠的就是“刘关张三结义”及赵云等的兄弟伙核心集团,再加上所谓“仁义布四海”策略收买人心,最终吸引的诸葛亮、庞统、法正等大批天下奇才人物加盟而建立的。
夺取汉中后,刘备的力量达到了全盛和顶点。刘备此时有荆州5郡(荆州共9郡:3郡由刘备归还东吴,1郡在曹仁手里),东西两川,汉中及上庸,以及云贵等地,有关张赵马黄五虎大将,猛将魏延、以及李严、李恢、马忠、付彤、黄权、王平等等、可谓兵强马壮、人材济济。
但,此后的刘备及诸葛亮却作出了令人十分不解的用兵战略,用镇守荆州5郡之地的兄弟伙集团中二兄弟关羽出兵攻击北方的曹操,却没有派任何一支蜀国军队从其它方向策应、协助、支援。
结果,已经镇守荆湘之地十余年的关将军(且年龄已达58岁),出兵与曹操部队的于禁曹仁徐晃等部激战近3个月,虽打败于禁,但被曹仁阻击于襄阳城下,兵疲乏术,无法破城,后与曹的徐晃援军交战时,被徐击败。
最后,关将军的后方荆州5郡也被东吴吕蒙袭夺,关将军之部在曹军和东吴大军的两面袭击打击下溃败、关羽及义子等忠勇将士全部战死,真可惜!
从关羽出兵北伐到战败死亡,时间长达4个多月,关将军率部苦战到死战,始终没有任何一支来自蜀国友军的支援,就是按刘备与诸葛亮的著名的“隆中对”里,所制定的战略,也应该是蜀国主力大军从汉中向北或向东攻击曹操,而荆州北上的蜀军应是偏军出击。但刘备及诸葛亮却要关羽的荆湘部队为主攻,而且居然没有蜀国其它方面的攻击配合,也没有派智能之将来替关羽防守荆州5郡。
而刘备得到汉中及上庸等地后,完全有能力和实力派大将率军支援关将军的,刘备当时的众多战将(如张飞、赵云、马超等)都有可以派出来支援关将军的。
关将军年迈已高,劳师远征,后方无能人智士防守,在曹魏和东吴的双重打袭下,关将军哪能自保得了,但关将军还是忠实地执行命令、尽心尽忠,直至战死、以身殉职,真是可惜之致!可怜之极!
《三国志》和《三国演义》上都未对关将军的奇怪的孤军北上一事作说明或解释,都只说是刘备及诸葛亮的安排,那刘备与诸葛亮的如此安排布署的意图是什么呢?为什么要进行如此的战略变更和战役冒险呢?最突怪的是,刘备登基当皇帝后,一定要伐吴,为关将军报仇。可此时关将军已死三年多了,三年多的时间里都不出兵打东吴,当了皇帝了就可以打了吗?

刘备为什么让关羽北伐

8. 关羽北伐为什么这么窝囊

关羽北伐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,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、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。此战中,关羽先是围困襄阳、樊城、水淹七军,重创曹魏,威震华夏,接着吕蒙偷袭荆州、关羽败走麦城,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。襄樊之战,使得曹魏、蜀汉的实力受损,尤其是蜀汉,不但损兵折将、还丢失荆州,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。此战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被打破、反目成仇,最后发生夷陵之战。
对关羽北伐一直有一个看法,怀疑这是蜀国全面战略的一部分(蜀国不置史官害死人啊),那就是把北战线推进到汉钙一线,连通汉中与荆州的北部通道。其战略目 
的是为江陵取得战略纵深,而后蜀汉的政权很可能重心向东部回归,以江陵为中心进行对魏作战,以宛城为蜀魏战略决战战场,同时依靠政权东归对孙权产生威慑效 
力,那样就不会有矢荆州的事情了。
关羽的作战,应该属于归还东三郡后,为扩大荆襄作战基地进行的一次预备性进攻。
问题是执行中出了三个错误,第一,曹仁进行了坚决的抵抗,关羽不能顺利拿下襄阳樊城 -- 否 
则如果关羽顺利占领襄阳和樊城,孙权慑于蜀军锐气,未必敢于西进,即便西进,蜀军对于魏吴夹攻也有回旋余地;第二,关羽的北伐在取得胜利后将战术进攻擅自 
转入战略进攻,这主要表现在他扩大战局,中原群盗或受封号,或遥受节制,大有迫曹魏迁都的气势,表面气焰高涨而于事无补,摊牌过早,比之宋太祖斧劈大渡 
河,禁止宋军进入西南,可谓缺乏全局观念。
罗贯中对关羽“傲”的批判,似乎应该指的是他这个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举动,而不是他在荆州的所作所为;第三,蜀汉的急剧膨胀,使其军事安排出现了失误,那就是 
在关羽背后没有配备足够的后备军,这本来是蜀汉作战中相当注意的问题,但是因为汉中,上庸等一连串的战斗,关羽北伐的军事安排比较仓促,有点儿机会主义的 
意思。全局上没有战略预备队,直接造成了荆州的失守。这也和益州封闭,交通不便,信息闭塞有关,是隆中对的硬伤。
假设关羽能够顺利拿下襄樊,随即转入守势,而后刘备出川,到江陵驻仳,以关张发动宛城战役,待战局焦炙之时,刘备轻骑回川,以善守的魏延防范江陵,以黄忠,马超,赵云部随刘备北出汉中取关中。孙,曹将面临一个艰苦的局面。